材料学院党委获威斯尼斯人老品牌“201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党委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做到“五个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增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吸引力,营造良好氛围,扎实有序推进学院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及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廉洁务实,做到“领导班子好”
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学院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准确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为主线,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服务师生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目标要求,带头推动科学发展,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学校科学发展规划、思路、举措,不断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带动广大党员以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师生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学院党委始终积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有效形成学院党政相互配合、协调运转的工作机制。班子成员各司其职,互相支持,形成了一个团结奋斗、和谐向上的领导集体。
学院党委积极做好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将学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实行任务分解,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学院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促进学院工作全面发展。
二、争当优秀标兵,典型示范,做到“党员队伍好”
材料学院党务加强各支部建设,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创建先进堡垒,争当优秀标兵”活动。材料学院涌现出一批相当数量的党员意识强、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优秀党员代表。楚天学者何云斌教授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材料表面领域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绩,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水分子通过锐钛矿TiO2衬底的媒介作用(界面电子转移)形成的局域排列有序的表面超晶格结构,首次在分子水平展示了单原子层的水在锐钛矿TiO2(101)表面吸附的微观图象。其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系列刊物之一的《自然材料》杂志(Nature Materials)上,其最新影响因子高达29.5,被国际公认为材料学领域最具影响的学术期刊。青年党员教师王国成副教授扎根教学第一线,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两次获威斯尼斯人老品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湖北省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研究生党员周娟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林谦、杨小进等30余名党员的科研创新作品分获“挑战杯”全国铜奖三项、省级一、二等奖五项。08高材1班团支部获2010年湖北省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连续5年获省级优秀实践团队。08高材学生党支部的主题党日活动获威斯尼斯人老品牌最佳主题党日一等奖。胡涛获全国英语竞赛特等奖,熊圣东、王玲、王如星被评为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十佳大学生,叶子荣等三名同学免推复旦大学直博生。由于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学院里掀起了争当“五个模范”共产党员的热潮。
三、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改进方式,做到“工作机制好”
学院党委结合日常工作常抓不懈,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管理措施到位,保证工作运行顺畅有序。学院党委精心设计创先争优活动载体,积极改进创先争优活动方式结合学院的实际情况和党组织的职责任务、不同党员的特点,突出实践特色,按照有利于活动开展,有利于党员参与、有利于提高活动质量的原则,精心设计务实管用的载体,做到主题明确、内容充实、形式多样,使目标看得见、工作能落实、党员好参与。
开展“学在材院,党员先行”的学风建设活动,要求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在促进全院学风建设中起到先锋引领作用。
推出“硕博周末谈”这一重要特色学习交流活动,选派优秀博士生、硕士生党员与本科生周末班会时间面对面交流,将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学院学生党员率先发起晨读行动,为全院学子树立了晨读新风,成为党支部创先争优的缩影;
举办党章知识竞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党章知识竞赛是学院创办的特色党建品牌活动,始终坚持“三结合”,即与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相结合,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学生党员素质建设相结合。开展“党章在我心,提高党员意识”“党章教育我,红色经典影片回顾”“党章引导我,学先进、争优秀”专题学习讨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注重创新,充分展示了党员个性。
倡导"抱团求职",推进学生就业。学院高材党支部书记徐冲组织成立了就业团队,“抱团”找工作。党员带头,团结互助,分工协作,一起跑招聘会,一起投简历,一起分析找工作的得失,主动向公司推荐身边的同学。
四、围绕学院中心工作,发挥优势,做到“工作业绩好”
学院党委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建立健全党政联系会议制度,落实工作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分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紧紧围绕学校学院中心工作,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在加强学科建设,提升科研实力,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绩。
学科综合实力显著加强,专业建设稳步发展。2006年3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正式成立。200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成立,材料科学与工程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武汉市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准立项建设;2008年,教育部“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获批湖北省品牌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材料学”获湖北省特色学科,获得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点;2009年新增无机非金属材料本科专业,顺利实现了学院搬迁和材料大楼启用;2010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获批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部“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的评估验收。
科研实力不断提升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纵、横向项目158项,其中,国家973计划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863计划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2010年科技经费首次突破1100万元,五年累计2780万元。学生工作富有成效。学生考研升学率年年攀升,从06年建院时的的20%逐年上升到2010年的46.5%。材料物理、高分子材料专业考研录取率均超过50%。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十一五期间,共有30余位同学分别获“挑战杯”全国铜奖(3项)、省一等奖(3项)、省二等奖(2项)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1项)。五年的一次性就业率均达90%以上,2010年就业率达到了98.1%,名列全校第一。
五、服务师生员工,营造氛围,做到“师生反映好”
学院党委坚持从学院实际出发,改革创新,引导教职工科研出成果,教学创质量,管理上水平,学生在学习中创先进、争优秀,在全院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开拓创新、精神饱满的良好环境。
学院党委增加学院工作的透明度,增强教职工监督的力度,每学期末将劳务分配的原则和标准公布出来。学院党委服务师生员工,帮助解决学习、生活、工作遇到的实际困难;及时反映其意愿,对教职工中带倾向性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解决或向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反映;主动关心其疾苦,及时为生病的教职工和家属送上慰问品、慰问金;密切联系群众,关心教职工生活,认真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在师生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师生中有良好形象,得到院内党员和群众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