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尼斯人老品牌_威尼斯人v23com『值得信赖』

学院概况

发展规划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发展规划 > 

十三五发展规划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建设与发展的成绩

(一)学科点的建设与布局基本完成,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2个湖北省重点学科,“材料学”为湖北省特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为“十二五”湖北省优势学科;获批“材料科学与技术”湖北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授权点,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工程硕士(材料工程领域)学位授权点; “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省高分子合金材料技术创新基地、湖北省高分子材料中试基地、武汉市高分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氟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燃料电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合作单位等学科发展平台。201311月,材料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后,排名稳中有进。

(二)师资队伍结构明显优化,高水平教师培养成果开始显现

学院现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60人,占76.92%;思政教师3人,占3.85%;实验员10人,占12.82%;行政管理人员4人,占5.13%。专任教师中,从职称结构来看,教授19人,占31.67%,副教授29人,占48.33%,讲师9人,助教3人,占20%,其中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湖北省“百人计划”、湖北省“楚天学者”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专家16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从年龄结构来看, 45岁以下有41人,教师平均年龄 40.3 岁,青年教师是学院教师主体;从学历结构来看,获博士学历教师 53人,占88.33%,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师33人,占55%。总体而言,我院教师队伍结构优良,梯队明显,学术背景好。

(三)科研实力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二五期间,学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纵、横向项目3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60余项,包括科技部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科研总经费达8000余万元。在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 Macromolecules, Biomaterials, Appl.Phys.Lett.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00余篇;授权专利4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有6个省厅级创新研究团队获准立项。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领域不断拓宽,接受地方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35项,先后派遣近百人次专家、教授赴十堰、仙桃、孝感、荆门、咸宁、黄冈、宜昌、黄石、武汉等省内地市及广州、深圳、东莞等沿海发达城市进行产学研对接活动,推介科技成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不断增强。

(四)人才培养模式初步成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全院上下统一思想,加强教学管理工作的组织落实,对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进行了全面调整,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创造优良环境。新增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化学(中外合作)以及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本科专业(项目)达7个,“材料物理”课程获威斯尼斯人老品牌精品课程建设。“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固体物理学》课件获全省、全国多项奖励。十二五期间,材料学院的学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和历史性突破。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共获得国家金奖两项,银奖一项,省级银奖两项,铜奖一项;在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获得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一项,全国二等奖一项,湖北省二等奖四项;获得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项;二十余人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奖项;在“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中,五支团队获得“省级优秀团队”称号,四人获得“省级先进个人”称号;二十余人次在SCI登重点学术期刊社发表科研论文;十余人次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学院涌现出“科研帝”郑迪威、“学术姐”丁雨雪等优秀学生典型。

五年期间,材料学院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名列学校前列;考研率保持在30%以上,2014年更是达到42%,,创下历史新高。多名学生被报送至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等多所高等学府。

(五)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逐步成为学院工作的亮点

 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工作,制定、完善和修订培养方案。加强博士、硕士研究生日常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学风建设,切实履行导师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作用。5年来,培养毕业了博士研究生23人,硕士研究生223人,目前在读博士研究生26人,硕士研究生134人,1人获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12人获威斯尼斯人老品牌优秀硕士论文。

(六)党建引领功能逐步突出,学院形象建设深入人心

 学院党委加大改革力度,对学院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探索并实施改革,将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同时实施党建“双带头人”工程。2015年,学院党委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党建的基本经验在省级专业刊物上刊发,学院党委的工作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同时,学院加大学院形象建设的力度,设计并通过教职工大会确认了学院院训、院徽,利用假期对全院公共地面做防尘处理,设计、整修了学院一楼大厅等,学院治学环境得到较大改观。

经过“十二五”的全面发展,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努力下,学院发展呈现较好的势头,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是,相对于国内外材料科学学科迅猛发展的势头,对比国内兄弟高校你追我赶的态势,学院发展还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一)缺少国家级学术领军人才,在“长江学者”、“杰青”、青年千人计划上尚未突破。

(二)没有形成在国内和国际具有显著优势的学科特色方向,学院发展历史短,学术存量不够。

(三)尽管学科平台齐全,但每个团队体量小,且队伍较为分散。

(四)学科发展没有明显的行业依托和行业背景,应用研究实力不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能力欠缺。

(五)团队整体实力薄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六)教学改革投入不足,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完善,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不足,阻力较大。

 

二、“十三五”建设与发展的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综合改革,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办学实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总体目标

集中精力加强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内涵发展,教职工和学生规模适度增长,积极培育学科杰出人才和创新型的领军人物,重点打造优势学科群,确保ESI排名提质进位。经过五年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规模适度、结构合理、重点突破、特色鲜明的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教学型学院。学院着力发展的重点是,以科技创新团队建设为支点,以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支撑,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科研创新能力,重点围绕新材料、新能源以及节能与环保产业的发展,开展行业共性技术攻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发展目标

1、学科建设

瞄准学科前沿和发展方向,遵循学科规律,构建高水平学科平台、培育学科杰出领军人才、产出重大教学科研成果、服务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以加强内涵建设为着力方向,努力争取国家级学科平台的突破;重点建设“材料科学与技术”湖北省属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确保ESI排名提质进位,支持“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学科发展平台建设,为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打下基础;争创湖北省工程技术中心等省级创新平台1-2个;支持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引进2—3名优秀学术带头人和创新性的领军人物,打造1—2个有重大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

2、师资队伍建设

继续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针,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出国研修,使有海外留学背景的教师比例达60%,教师博士化率达90%;适度扩大教师队伍规模,十三五期末教职工总数超过100人;力争实现国家级人才如“杰青”、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等零的突破,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3人,新增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3人,新增楚天学者、百人计划3—5名。

3、科学研究

争取年均科研经费突破1500万,五年科研总经费达7500万元,争取国家级项目突破40项,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重点重大项目等零的突破,建立与军工产品配套的军工科研生产基地,着力形成 2-3个军工系列研究产品,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不断增加,发表SCI收录论文300篇以上,争取发表多篇高水平、ESI高被引学术论文;获省部级及以上成果奖3-6项,力争国家级科技奖励取得突破,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申请和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超过80项;出版著作3-5部。

4、本科教学

集中精力加强现有7个本科专业(项目)的建设,促使其上水平,上台阶,重点抓好无机非金属材料、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材料化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建设。“十三五”期末,在校本科生规模达1600人。在完成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按省级品牌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和验收基础上力争新增1门省级品牌专业;大力加强微课、慕课等网络课程建设,整合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加强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争取在2020年前建成省精品课程1-2门,新增校级精品课程2-3门;编辑出版以实践教学教材为特色的教材4-5部,力争取得国家级规划教材零的突破;专业主干课程建学习网站,定期更新教学资源;加强湖北省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本科教学实验室按功能分类建设,进一步建成实验预约系统并完善开放实验体系;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比例;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落实各项实践、实习任务,争取每个专业建成相对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3—5个。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5篇以上,承担省级教学研究项目3-5项,校级教学研究项目15—20项,力争省级教学类奖励1-2项。

5、研究生教育

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完善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大力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人才选拔质量;加强导师队伍和研究生平台建设,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加强课程建设,强化课程的前沿性、系统性,进一步整体优化培养方案,建设一批研究生精品课程;增加企业联合培养实习基地的建设数量和质量,提高专业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推动师资来源国际化,加强国际合作,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十三五”末期,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总数达到35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30人,硕士(含学术和学位型)研究生260人;在职工程硕士(材料工程)和教育硕士(材料学)生达到60人。在导师规模上,博士生导师达到15位左右,硕士生导师达60位左右。建成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与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3个。建设精品课程2-3门,申请完成研究生教研项目5-10项,获评5-8省级优秀硕士论文,1-3篇省级优秀博士论文。

6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稳定现有国际交流合作伙伴基础上,与4-6所海外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发展和建立密切合作关系,在教师和学生交流、项目合作等方面开展经常性合作。“十三五”期间,参加国际交流学习的本科生、研究生和联合培养的硕士生、博士生年均达到8-10人;教师到海外留学、进修和合作研究年均达到6-10人次, 50岁以下教师中,85%以上的学术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25%的 教师具有稳定的国际合作伙伴和合作方向。学院年均邀请海外专家来院讲学交流12次以上;主持召开1-2次国际(双边或多边)学术会议,年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人 数超过10人次。

7、学生工作

力争在校本科生规模达1600人;组织开展富有成效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成长空间”素质教育工程和“科学品质”培育工程两大特色平台,每年举办1-2期学生党员、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努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社会责任感强,具备科研创新能力的材料科学人才;建立学风建设长效机制,以考研工作促进学风建设,引导和激发学习积极性,大力营造“学在材院”的良好氛围;提升学生事务管理与服务的水平,加强班主任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重点关心心理问题学生、贫困生、少数民族学生等特殊群体,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及时掌握并解决学生困难;采取积极措施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强化措施,明确职责,充分调动全院师生参与就业工作的积极性,积极开拓用人市场,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不断提升就业质量,确保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

    8、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紧紧围绕学院发展核心目标,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融注于具体工作中,按照立德树人的总方向,向改革要发展动力,向服务师生拓展工作领域,向盘活学院基层组织,增强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要活力,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院党建的新做法,力争将学院党委建设成在全国高校中有案例可借鉴,有经验可推广,有实效可检验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