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学院党委喜获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先进基层党组织 | |
发布时间:2015-07-01 来源: 阅读次数: | |
7月1日,在纪念建党94周年之际,在学校举行的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获得表彰。我院党委荣获“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先进基层党组织”、陈琴同志获“威斯尼斯人老品牌优秀党务工作者”、夏晓红、常钢、乐灵、高玮等4位同志获“威斯尼斯人老品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党委书记何顺进围绕“双带头人培育”工作在表彰大会上交流发言。 近年来,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学校、学院中心工作,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加大改革力度,对学院基层党组织设置进行探索并实施改革,将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同时实施党建“双带头人”工程,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希望能以此评优为契机,激励全院上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学院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申报材料
盘活基层组织 党旗引领创优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申报材料
近三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学院发展核心目标,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要求融注于具体工作中,向改革要发展动力,向服务师生拓展工作领域,向盘活学院基层党组织,增强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要活力,充分展示了学院党委在新形势下的新作为。 一、确立一个中心:党旗引领创优行动 材料学院作为以科研教学为主的工科学院,自2012年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来,取得了改革的初步成效。2013年学校综合改革全面铺开以后,试点学院的改革红利逐步丧失,学校目标考核考察的六项指标在全校环比竞争中不再具备优势。为此,继续深化改革,激发全院师生的办学活力,在各项工作中争创优秀是学院每年的直接目标。学院党委紧紧围绕学院发展的这些考核指标,主动介入学院发展核心目标,确立“党旗引领创优行动”为学院党委的中心工作,从2013年开始精心设计“党旗引领科研梦”和“党旗引领人才梦”两大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实施以来,院党委积极行动,在学院科研团队和社会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一年组织校企对接活动12次,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实习实训基地;鼓励党支部引导团队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面向企业实际规划学习生活和研究课题……2013年,学院科研总经费1410万元,名列全校第一,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达22.8万元,其中,党员教师经费965.15万元,占比68%;2014年科研总经费1738.56万元,名列全校第一,专任教师人均科研经费达30.5万元,其中,党员教师经费981.36万元,占比56%。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突破国家级人才项目,第四党支部书记、团队负责人吴水林教授获得1项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湖北省重大人才工程高端人才引领培养计划”,新增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1人和“楚天学子”4人。学生培养也捷报频传: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我院研究生、本科生参与的两个项目荣获两项金奖,系学校参与此项赛事以来的最高奖项;1人荣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金奖;第一党支部书记郭志光教授指导的研究生研一时就发表了一篇影响因子30.425的科研论文,是以威斯尼斯人老品牌为第一单位研究生发表的最高水平论文;2015年4月,大三学生郑迪威在我院徐祖顺教授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张先正教授的指导下,其研究成果《纳米孔药物载体的黏度增强释放效应:现象和机理的研究》(Viscosity Enhanced Release (VER) Effect in Nanoporous Drug Delivery Systems: Phenomenon and Mechanism)在英国皇家化学会《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B(《材料化学》B)上发表。学院材料科学学科2013年11月首次入围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708/735),2014年又退出。2015年5月,经过全体教师的努力,材料科学学科再次入围(699/705),且排名位次、论文总数、引文数均有较大幅度提升。 二、实施两项改革: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党建“双带头人”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12年实施学院综合改革试点以来,逐步在原系所之外构建以科研创新团队为基础的学院运行模式,学院教师(除党政管理人员、部分实验师、思政教师之外)统一归属于相应团队。2012年,学院教师自发组建了8个科研团队;2013年底,团队扩展为12个;截止目前,学院已有科研团队14个。在此模式下,学院出台了《关于鼓励组建发展科研创新团队实施办法》(修订稿)(2013年11月),科研团队已独立承担着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及社会服务等职能,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本科人才培养职能主要由系所承担。教师党支部是党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和纽带,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的战斗堡垒。教师党支部书记是支部各项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主要职责是团结带领支部委员会和党员教师,认真贯彻落实学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推动学院改革发展,加强学科建设,服务师生员工,建设和谐校园中发挥骨干作用。鉴于此,院党委顺势而为,以党支部设置和党支部书记选派为重点推进两项改革。 (一)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 经过反复调研、论证,经请示学校党委组织部,认为学院已初步具备在科研团队建立党支部的条件。同时,我院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工作也以团队为主进行,研究生也是各科研团队的重要成员,原来以年级为单位对研究生进行管理的做法已不适应形势的变化。为此,将研究生党支部整合到科研团队也势在必行。2014年6月,《关于变更学院部分党支部设置的通知》颁布实施。 根据《通知》精神,院党委取消原部分教工按系所设立党支部、研究生按年级设立班级和党支部的做法,以学院现有14个科研团队为基础,按照科研团队主要研究方向相近原则共设7个团队党支部(每个支部含团队教工、研究生)。团队党支部配合团队负责人以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社会服务为主。科研创新团队党支部设立以后,院党委认真吸取兄弟学院、兄弟院校党支部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以“盘活学院基层党组织,增强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目标,力争学院党支部为学院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社会服务提供坚强的基层保障,推进学院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党建“双带头人”工程 在实施“党支部建在科研团队上”改革的同时,学院党委按照湖北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高校工委的要求,以“党建带头,学术带头”为原则,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突出抓好选拔培育工作,提高教师党支部书记队伍能力素质,推动立德树人和教学科研“双促进”,为服务学院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院党委注重从各科研团队负责人中选派德才兼备的学术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学院科研带头人在党建方面的引领作用,同时选派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和热爱党务工作的青年党员学术骨干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协助支部书记开展工作。目前,学院7个科研团队党支部,有5个是团队负责人担任支部书记,他们分别是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优秀青年骨干人才郭志光教授(第一支部)、曹万强教授(第三支部)、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国家“优青”项目获得者吴水林教授(第四支部)、“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江兵兵(第五支部)、施德安教授(第七支部),其他两个支部书记也分别是“楚天学子”、博士副教授担任。党支部副书记也分别由青年博士副教授党员担任。我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基本实现了“双带头人”全覆盖。 科研团队党支部和“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确立以后,院党委以“盘活学院基层党组织,增强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为目标,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1、建章立制。2014年6月,院党委委员、各支部书记分别讨论、制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支部书记岗位职责及考核办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情况考核办法》。根据《办法》规定,要求各党支部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开展支部生活,围绕党性锻炼、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精心设计主题党日活动,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努力促使每名党员保持先进性,发挥先进性;每年将定期对各支部进行考核并配合业务工作兑现奖惩。 2、选优训强。2014年8月底,学院党校利用暑期与江西井冈山大学联合举办第12期教工党支部书记、系所骨干培训班,对党支部书记进行以党性教育和能力培育为重点的系统培训。在井冈山情景教学现场,三湾改编红军将党支部建在连队的做法,让大家自然将学院党委的这次改革联想在一起,心中油然升起承担历史使命的神圣感。除此之外,学校组工干部还专门给大家详解党员组织发展程序、党支部书记岗位职责和考核办法。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下,2014年12月,学院先后选派党支部书记江兵兵、吴水林参加湖北省“双带头人”培训;2015年4月,院党委带领各党支部书记到华中师范大学学习、调研、交流“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施情况。 3、经费保障。学院加大对团队党支部建设的支持力度,每年从业务费中安排5万元的党建经费,院党委每年为每个党支部安排3000元的支部活动经费。 4、政策激励。学院按照规定,将党支部书记、副书记与系所负责人同待遇,每学期根据履职情况兑现岗位补贴。院党委根据省委、学校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将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列入院领导后备干部人选,着力进行培养锻炼。 三、落实三项任务:学院发展、教师提升、学生培养 改革的目的是理顺关系推进工作,改革的成效需在实践中检验并进一步推进。结合学院事业发展的核心目标,学院党委重点围绕服务学院中心工作、服务教师能力提升、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检验改革成效。学院团队党支部成立以后,各自结合团队特点开展富有特色的支部活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明显提升,学院办学活力得到进一步呈现。 (一)围绕学院中心工作,落实发展任务 1、围绕目标考核六大指标体系,学院积极创优 学校对学科性学院实施目标考核的六大指标体系,是学院综合发展的指南针。2014年目标考核结束以后,院领导班子、院党政联席会议及时进行分析,查找差距与不足。根据考核结果,学院科研是强项,连续两年全校第一,但是,如果把眼界局限于学校,其发展不会有多大后劲,需要放眼整个学科对比找差距,寻求更大发展;学科和研究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党建与管理处于全校良好水平,是学院能争取创优的项目,需长远谋划,打造优势,并从精细化管理入手;本科教学、学生事务与发展两个与本科人才培养相关的项目是弱项,根源在于科研冲击了本科人才培养,须从根本上扭转。院党委根据分析结果,要求各党支部动员全体师生,尤其是党员师生积极投身学院各项工作,将“创优”落实到“行动”。2015年4月,学校组织教改项目申报,一向无人问津的我院一下子申报了11项,其中党员教师占10项。学院青年教师积极申请学院公开课,2015年开学以来已组织9次,其中党员教师8次,参与教研活动教师49人次。院团委、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在2015年年度考评中均获优秀。 2、围绕工科发展要求、教师科研需求,积极推动校企对接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学校最早单独设立的工科学院,尽管自2006年设立以来已近9年,但理科办工科的传统模式改变不大。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为例,工科应以毕业设计为主,毕业论文为辅,但数年来,我们的毕业设计几乎是空白。原因就在于我们的师资绝大多数只有理科背景,深入企业不够,致使学院转型缓慢。同时,从学院科研工作来看,学院教师申报科研项目仍以纵向为主,横向为辅。2013年科研总经费1400多万,横向项目只有200多万,占比1/7;2014年总经费1700多万,横向项目615万,占比1/3强,尽管有较大改善,但依然不符合形势需求。之所以如此,是学院大部分教师企业资源缺乏。因此,无论是学科转型、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都需要推动学院教师走向企业。为此,学院党委积极支持青年博士教师到企业挂职。从2014年开始,院党委下大力气组织团队教师与企业对接,动员各党支部充分利用团队资源,组织师生深入企业,谋求全方位合作。2014年院党委组织科研团队与企业对接12次,达成合作意向8家;2015年也准备组织团队教师与黄石、孝感、宁夏企业对接。 3、党支部发挥团队优势,在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方面展现作为 科研团队党支部的成立,对学院科研、社会服务推动作用明显,院党委也要求每个支部多组织师生积极与企业对接,深入企业一线,帮助企业解决现实问题。学院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就是:学院在服务企业的同时,逐步确立学院发展的行业背景;每个科研团队至少有一家比较稳定的合作企业。在此基础上,将科研优势向人才培养辐射。目前,学院第一党支部已作出了较好的探索,不仅研究生培养硕果频出,而且出现教工党支部带本科生党支部建设的良好势头。第一党支部的两个科研团队集中在材料化学专业。一支部与材化系、材化本科生党支部一起,将大三学生按就业、创新、创业三类意愿分类,就业意愿学生安排与团队合作企业对接,在企业完成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企业看中的学生就地就业;有创新意愿的学生,安排进团队课题组和团队实验室,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同时,教师指导考研深造;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与团队教师对接,在教师指导下围绕创业项目开展实验,项目一旦成熟,团队积极与企业接洽、推荐,开始孵化。 (二)围绕教师能力提升,落实服务任务 青年教师是学院最宝贵的财富,是学院发展的希望所在。35—45岁正值人生的黄金时期,前期的基础如何,这一阶段的贡献就会有多大。材料学院青年教师比重大,平均年龄40.5岁,因此青年教师的发展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学院的发展。院党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发展,要求各党支部书记和科研团队负责人一起,为青年教师的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1、理顺关系,为青年教师上水平搭梯 针对学院青年教师初入职存在的2—3年科研“空白期”的现实,院党委建议学院积极创造条件,帮他们尽快适应学院和团队科研工作环境,尽量缩短或避免“空白期”的出现。2014年从香港科技大学引进的优秀青年教师王二静,研究方向是有机半导体材料,在进入第一党支部以来,不知道如何继续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跟科研团队结合起来。支部在定期的学术交流中,请她先做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方向的专题汇报,大家结合现有的研究设备和研究条件集体讨论,确定她从有机半导体的空穴传输材料入手,结合两个科研团队在太阳能电池制备、组装、测试的优势上,很快确定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她本人也觉得突然豁然开朗,有了进一步展开科研的动力和支撑。 2、关注教师需求,为青年教师发展铺路 针对青年教师社会资源不足的问题,院党委要求支部和团队负责人一起联系地方企业,为青年教师创造机会,争取横向项目。学院还积极支持院工会整修“职工之家”,争取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定期组织召开多层次教师的教学、科研沙龙活动,增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激发大家的积极性。院党委还联合学院工会,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文体活动,促进学院教师间的交流沟通。对青年教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学院党委积极争取资源,对困难家庭进行慰问、帮扶;发动学生组织介入青年教师生活,例如青年教师的孩子从幼儿园、小学放学后,接到学院,由学生志愿者帮助开展兴趣培训、作业辅导等,青年教师每天可以多工作一小时。 (三)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落实引领任务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这是党中央向中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时代之问。人才培养是学院的根本任务,学院党委关键要发挥引领作用。 1、总结学院办学历史,提炼学院文化 2014年,经历了一年多在全院师生中征集和反复修订,学院终于拥有了自己的院徽和院训。2015年1月,学院一届二次教职工大会正式通过,“融才求道,琢材成器”为学院院训。院训以中国传统的“道器观”为切入点,意指“学院要汇聚各类英才,共同探究科学真理和人生真谛;认真雕琢、研究各类材料,尽心教育学生,期望产出有影响的科技成果,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才。”院徽、院训确立以后,学院形象和文化建设步入一个新的高度,必将引领学院各项事业向前发展。 2、“党旗引领我成长”,发挥党员引领功能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以提高党员质量为宗旨,以支委选优训强为抓手,通过实施“党旗引领我成长”项目,严把党员推荐、审核、培养三个关口,按照“青苗露尖”、“春蕾待放”、“花香满院”三个阶段来完成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的分阶段培养,进一步提高全院学生党员质量。 学院党校每年按照参与考试近两百、参与党校学习近百人的标准开展培训工作,要求参加党校的学生填写《入党积极分子承诺书》,经班主任和学院认可并进行公示后,才进入培训班学习。入党积极分子通过组织考察确定为预备党员后,即着眼于行为先进性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基地、实践平台、身边的先进典型等,鼓励预备党员积极参加各项组织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引导预备党员走出课堂、服务社会、奉献他人。要求预备党员填写《党旗引领成长计划书》,对在一年的培养期内如何使自己更快达到一名正式党员的要求作出计划并逐步实施。“春蕾待放”阶段着眼于提高预备党员的服务意识,旨在将预备党员培养为含苞待放的花蕾,时刻准备为他人、为集体服务,时刻等待党组织的考察考验。在预备党员通过了一年的考察期转正之后,针对存在的“重入党前培养,轻入党后教育”以及少数党员“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松一半”的现象,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正式党员的先进性。“花香满院”阶段寓意预备党员顺利转正成为正式党员之后,应该在各个方面都做出表率作用,比如在党员发展、集体晨读、考研就业、暑期实践、挑战杯竞赛等方面起到引领作用,并带领全院学生进步,让花香充溢学院。同时,学院开展了党员示范岗位申报活动,要求每位党员结合自己的特点申请一个示范岗位,对接阳逻新生寝室,以此更加严格要求党员使自己更加优秀,也可以更好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实施“科学品质培育工程”,打造优质特色人才 2014年,学院党委围绕培养“综合素质优良的工程技术人才”目标,提出“科学品质培养”概念,指导学院学工队伍、共青团倾力打造“科学品质”培育工程。优秀科学品质有五点内涵:成就自我,科学报国的信念;一切从实际出发,求实求真的生活态度;大胆质疑,勇于探索的研究风格;追求高雅,健康向上的人文涵养;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围绕这五点内涵的培养,学院党团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2014年暑期,学院共有400多学生组成二十余支实践团队奔赴祖国各地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寒假期间,学院组织学生按照地域组队进行乡村教育状况调研,并形成数万字的调研报告。在“双联双促”活动中,院学生党员代表与校国资处党支部共奔英山进行对口支援和帮扶。2014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学院经过班级推荐、教师推荐和科研兴趣小组内选拔,学院上报四个作品参加比赛,最终一路过关斩将,一项作品荣获省级铜奖,两项作品荣获国家级金奖,实现学校该项赛事的历史性突破。 为培养学生“追求高雅,健康向上的人文涵养”,学院提出“三个一”工程,即每个人有一本影响自己一生的“圣经”、每个人有一项可以坚持一生的文体爱好、每个人有一位成长导师。作为思材沙龙的子活动,“学者学生面对面”已经开展了六期,学院教授王世敏、蒋涛、王贤保、章天金、徐祖顺等积极参与,与学生围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深受师生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