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斯尼斯人老品牌_威尼斯人v23com『值得信赖』

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 

第一党支部书记郭志光获湖北省高校优秀“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

发布时间:2015-07-08      来源:      阅读次数:

 

         近日,湖北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下发关于表扬高校优秀“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的通报,我院第一党支部书记郭志光教授获此殊荣。

        根据省委要求,以“政治素质好、党务能力强、业务能力强”为标准,突出抓好“选优、训强、管好、用好”关键环节,学院党委大力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增强了教师党支部工作活力和凝聚力,提高了影响力和战斗力。学院党委注重从各科研团队负责人中选派德才兼备的学术骨干担任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学院科研带头人在党建方面的引领作用,同时选派优秀青年学术骨干和热爱党务工作的青年党员学术骨干担任党支部副书记,协助支部书记开展工作。目前,学院7个科研团队党支部,有5个是团队负责人担任支部书记,他们分别是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优秀青年骨干人才郭志光教授(第一支部)、曹万强教授(第三支部)、湖北省百人计划人选、国家“优青”项目获得者吴水林教授(第四支部)、“楚天学者”特聘教授江兵兵(第五支部)、施德安教授(第七支部),其他两个支部书记也分别是“楚天学子”、博士副教授担任。党支部副书记也分别由青年博士副教授党员担任,我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基本实现了“双带头人”全覆盖。

         附:郭志光事迹材料

        

蒙以养正,果行育德

——中共威斯尼斯人老品牌委员会第一党支部书记郭志光事迹简介

         郭志光,男,1977年出生于湖北黄冈,工作于威斯尼斯人老品牌,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仿生摩擦学功能表面的设计、制备、性能及机理研究,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择优支持者、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优秀青年骨干人才。2012年开始担任威斯尼斯人老品牌第七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威斯尼斯人老品牌第一党支部于2014年6月建立在王世敏教授和郭志光教授的2个科研团队基础上,由7名教师党员和15名研究生党员组成。担任“双带头人”支部书记以来,他常用《周易》的一句话激励自己:“蒙以养正,果行育德。”意思就是:党的启蒙培养了我们纯正无邪的品质,通过深思熟虑的行动来培育自己和党支部成员的美德,为国家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构建团队梯队帮扶,助推青年教师发展

       支部在引领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凝聚攻关合力,形成了“党员专家带头创新,青年教师开拓进取,学生群体茁壮成长”的良好学术氛围。以前支部是独自学习,自我积累的过程,在党支部建立定期交流讨论机制后,当成员说出自己的困惑和难题的时候,在支部老党员的引领下,通过成员间平等、自由的交流,经由思想碰撞启发借鉴,一个个难题迎刃而解,从以前的个体提高转变成团体整体的提高。在这种氛围下,青年教师迅速成长。2014年从香港科技大学引进的优秀青年党员教师王二静,研究方向是有机半导体材料,进校后不知道如何继续开展自己的科研工作,如何将自己的研究方向跟科研团队结合起来。支部在定期的学术交流中,请她先做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方向的专题汇报,大家结合现有的研究设备和研究条件集体讨论,确定她从有机半导体的空穴传输材料入手,结合团队在太阳能电池制备、组装、测试的优势,很快确定了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她本人也豁然开朗,有了进一步展开科研的动力和支撑。郭志光教授本人在2014年获得了摩擦学温诗铸枫叶奖、甘肃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发表SCI科研论文20余篇。成绩的取得得益于第一支部这个温暖而团结的集体的帮助,也得益于支部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和支持。

、打造团队合作育人,研究生培养落实处

        以党支部为主体按团队对研究生进行协同培养,很好地解决了学院学术带头人研究生多,精力有限,而其他硕导学生少,资源不足的矛盾。郭志光教授提出科研资源共享,组建科研团队党支部后,一些个人不便购买的资源利用团队经费购买,党支部安排专人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提高设备使用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购置。

       作为支部书记兼导师,郭志光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党支部每周举行学术进展报告会,不同团队的师生可以拓展视野和知识面,搭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党支部成员通过经常集中讨论,解决研究难题;通过促进了解,解决学生学习、生活、考博和就业的困难。他指导的研究生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多篇。其中2011级4名硕士研究生均拿到研究生国家奖学金,2人获得威斯尼斯人老品牌优秀硕士论文。最近一名硕士研究生发表了一篇影响因子30.425的科研论文,是威斯尼斯人老品牌为第一单位研究生发表的最高水平论文。

        除此之外,第一党支部带动材化本科生党支部建设, 发挥支部科研和企业资源优势,将学生按就业、创新、创业三类分类指导。有就业意愿学生,安排与团队合作企业对接,在企业完成实习、毕业论文(设计),企业看中的学生就地就业;有创新意愿学生,安排进团队课题组和实验室,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的同时,教师指导考研深造;有创业意愿学生,与团队教师对接,在教师指导下围绕创业项目开展实验,项目一旦成熟,团队积极与企业接洽、推荐,开始孵化。

、团队攻关服务企业,彰显社会服务功能

       第一党支部成立以后,明确了科研团队科研工作要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支部定期举行民主生活会、科研骨干会议,经常就支部科研团队如何服务地方产业反复进行研讨。湖北省磷化工产业基础比较好,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资源浪费问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磷化工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实力较弱、高新磷化工产品较少,中、低端产品比例偏高,附加值较低。在多次与磷资源相关企业沟通后,他们以武汉市高新技术企业武汉三源特种建材有限责任公司为突破口,展开了全方位的战略合作洽谈,2014年以“磷石膏在混凝土膨胀剂中的产业化应用”为题承担了湖北省科技厅成果转化项目,总经费达300万元。

       加强科技合作攻关,提高科研服务地方水平。支部科研团队根据自己的研究特色,与武汉日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开新能源有限公司、武汉市化工所有限责任公司等逐步展开针对太阳能产业应用型研究,到生产第一线去寻找科研课题,在太阳能电池设计、组装、应用、表面处理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攻关,帮助企业解困,主动承担武汉市科技局应用基础计划项目(15万)、武汉市科技攻关项目(20万)、有机化工新材料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项目(20万)、湖北省科技厅重点新产品新工艺支撑计划(30万)。